黄汉伟 (亚依淡州议員)
我在8月22日一連三天去了一趟加影。我在国民大学唸书时曾在萬宜及加影住了四年。闊别17年后,我再有机缘到访我当年熟悉的地方。这次我去了位于加影的董总及新纪元学院出席2014年世界华文教育论坛。
梹州政府华教事务委員会派出六人代表团出席这个论坛。我们是唯一的政府代表团。其他出席者为国内外华文教育工作者,各大專中文系講师,中学校长老师等。来自梹城熱爱华文教育者有十多人出席此论坛。出席者当中,只有我和章瑛是立法议員背景。
世界华文教育论坛首次在马來西亚举行。这是一个华文教育盛事,我豈可缺席。会上有來自十个国家的代表,发佈了42篇的精彩论文,出版了厚达486頁的论文集。他们來自中港台,汶萊,印尼,菲律宾,泰国,寮国,新加坡及马來西亚。
我什至認为立法议員及政治工作者不应该錯过这个世界级华文教育论坛。政治和教育是分不开的。所有教育课题都是政治角力,政治领导决定了一切教育的大方向。这个道理,放眼国际,依然是正確的。所以,如有人说,“别把教育课题政治化”,那其实是逃避现实的謬论。
我在兩天的论坛上听了各国代表的发佈,总结一句:各国的语文政策都有各自的机遇,方向及挑战。
来自中国中央民族大学的吳应辉先生提出华语未来的願景。他对各国语言做了比較分析,提出了华语成为全球性语言的长期历史过程的机遇。他说西班牙语从十六世纪开始傳播至拉丁美洲及非洲,历时400多年。同样的英语从17世纪开始傳播,从島国语言变成全球性语言也历时400年。所以,他说华语也有这个潜能。
我想起我到过的地方及遇到的华人。不管是在巴西的里约熱内盧经营金店的中国移民或在美国三藩市的台湾工程师,他们都是在五湖四海傳播华语的种子。当然语言的发展及张力是各地华语社区的国力及社区力量的展现。
香港中文大学林建平先生提出了香港语文教学的经验。那是普通话及粤语的拔河。林建平提起马来西亚华文教育以华语授课,使华文和华语二合为一,做到言文一致。华语和方言又能并存并用,共生共荣。
如果想深一層,华语及方言的并存,马来西亚华社是比香港及新加坡处理得更好。新加坡冷处理方言的政策及香港大部分学校依然是以粤语教学,马来西亚华校生相对的能以普通话,粤语及闽南语和來自中港台的朋友交流。我每次出外旅行,都深深体会到我们的多语能力是一个珍貴的資產。
来自印尼苏拉威西锡江市 (Kota Makassar) 的罗荣鉅先生及中爪哇叶联强先生报告了锡江市及中爪哇华文教育的慨况。黄端铭学生发佈了菲律宾华文教育的未来工作思路。郑绍贤先生提呈泰北南邦育华学校及寮国琅勃拉邦华校的沧桑演变。他们的报告令出席者动容,也说明了一国的政治发展及局勢牽制了华文教育的兴衰。这是东南亚华人社区历經沧桑的华文教育史。
我在出席论坛后也留下來出席当晚的董总六十周年庆晚宴。我特地穿上红衣为董总一甲子在本邦华文教育的奮斗庆生。筵开234桌。我有留意到马华公会领导人及教总領导人缺席。民联出席者包括了梹城首席部长林冠英,公正黨主席旺阿芝査,回教黨雪州行政议員依斯干达及多位民联国州议員。国陣三位华裔部长及其他副部长皆缺席。我只能用“一叶知秋”來形容联邦執政黨对待华文教育工作者的態度。
1 comment:
习总将带领中华民族重回三百年前的辉煌风采。全球华人吐吐气的机缘指日可待!
Post a Comment